游客來到寬城縣王廠溝村烈士紀念碑參觀瞻仰。 張帆 攝劉廣文向游客講解發生在王廠溝村的抗日故事。 張帆 攝
  中新網承德3月4日電(記者 張帆)“烈士紀念碑二十七級臺階代表27名犧牲的八路軍戰士,碑座一百五十公分高代表被打死的150名鬼子、碑身4.6米高代表死在日偽屠刀之下的433口村民和27名八路軍戰士……”3月4日,在河北革命老區寬城滿族自治縣王廠溝村,69歲的老黨員劉廣文正向來烈士紀念碑瞻仰的游客義務講解著9年來那一段段百說不厭的故事。
  王廠溝位於寬城滿族自治縣西南部孟子嶺鄉,南臨萬里長城重要關口之一的喜峰口,北臨有嶺峻峰險之稱的燕山,東臨青龍-平泉-喜峰口公路,是連接關內外的咽喉要道。劉廣文居住在王廠溝棒山溝自然村,他曾在王廠溝村中小學當了12年民辦教師,後又在村中擔任黨支部書記,是一名老黨員。
  劉廣文告訴記者,在1941年至1943年間,中共冀東區委、冀東軍分區、兵工廠、醫院、報社等都曾經設在王廠溝。1943年5月13日,駐孟子嶺鄉的王牌日本關東軍春田中隊150餘人向王廠溝襲來,我軍發起了“王廠溝伏擊戰”,當日上午8時許,雙方展開激戰,戰鬥打了8個多小時,日軍春田中隊150餘人被全殲,我軍27名戰士在此次戰役中壯烈犧牲。為了紀念犧牲的戰士,2005年9月,寬城滿族自治縣政府在王廠溝村棒山溝陽坡建起了一座紀念碑。現這裡已成為承德市和河北省的紅色旅游重點景區之一。
  從紀念碑建立之日起,劉廣文除了農活外便又多了一項“工作”,他每天都來看看紀念碑,用掃帚清掃紀念碑下的浮土和落葉,拔去紀念碑周圍多餘的野草,四周種上樹木和鮮花,無論寒暑,劉廣文從沒有間斷過,至今已有9個年頭了。
  前幾年村中的小路還是土路,陰坡因為風刮雪大量堆積,深的地方到了膝蓋處,劉廣文只好用鐵鍬一點點將雪鏟到路邊,其身後老伴楊玉娥一點點地清掃著路上的積雪,他們掃出來的路方便了來參觀的人們。“他不光只掃紀念碑附近的土或是雪,而是從紀念碑一直掃到村部,有4里多地。”楊玉娥說,老伴冬天要掃雪,夏天還要將擋在路邊的山柴砍掉,這些年來,進行道路維修從未間斷。
  劉廣文所居住的棒子溝村曾經有9戶村民,其他8戶都陸續搬了出去,如今,他和妻子一直堅守在山溝里,成了大山深處唯一的一戶人家。他有一雙兒女在縣城居住,多次勸他搬到城裡,但他說什麼也不願意離開。“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,我老爺爺、三爺爺、三叔一家三口人都是打仗死的,這裡還有27位年輕戰士安葬在這裡,留在這兒,我心裡才覺得踏實。”劉廣文說。
  “如果有單位組織來參觀的時候都會提前給劉廣文老人打電話,老人每次都按時來為參觀的人們進行講解,有時候一天就要來三四撥人。”寬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建軍告訴記者說,山海關、天津、承德等地經常會有游客慕名而來,只要看到路上來了人,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地里幹活,劉廣文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,給游客講解一番。
  如今,一條嶄新的水泥路已修到紀念碑下,隨著交通的改善,每年來王廠溝瞻仰紀念碑的人越來越多。在劉廣文的家中,珍藏著一個用紅布包裹的賬冊,這本賬冊里記錄著每一位來此參觀的人的姓名、時間、人數等信息。“從2005年至今已有13000多人來這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,他們中有老師、學生、幹部等,每次來人都是我給講解的。”老人自豪地對記者說,“大家都叫我‘東家’。”
  “你會在這裡堅持多久?”有人這樣問劉廣文。他說,這裡總得有個人看守吧,如果沒有人給參觀的人講解這段歷史,他們會覺得沒意思。“王廠溝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,我想讓現代人銘記這段歷史,只要我能幹得動,我就要堅持下去。”(完)  (原標題:河北寬城老黨員義務看管烈士碑9年 為一萬多游客講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k94yklm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